第452章 世贸-《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2/3)页
第二天,伊莎去接拉维放学,遇见了另一位妈妈,他们一家刚从南非搬回孟买不久,正准备带孩子去冲山俱乐部游泳。
俱乐部曾经只对白人开放,现在持有外国护照的印侨都能进入,当然也包括某些权贵精英。
罗恩一家以极快的速度,被同班的家长们追捧、邀请。
在拉维没上学之前,没人有借口邀请他们参加生日派对,或者带孩子上门来做客。
对他们来说,罗恩一家太高端、太国际化,根本就像国外的贵族一样。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国际化”的他们,所融入的社交圈是高端的社交圈。
它属于富有的、讲英语的孟买精英或者海归印侨。
经过几年的发酵、沉淀,孟买国际学校的学生当中多是实业家甚至皇室王公的后代。
拉维所受的教育远非罗恩幼时能比,至少在印度,他接受的是最顶尖的精英教育。
孟买国际学校凭借钞能力的弯道超车,一点都不比“大教堂”或“苏格兰”这两所名校差。
拉维会和那些家境优渥的孩子一道,度过他无忧无虑的童年,丰富多彩的程度远超他们的父辈。
在孟买,鱼跃龙门固然很难,纡尊降贵同样不易。
孟买国际学校的妈妈们当真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她们一丝不苟策划孩子的生日派对。
拉维去过其中一个,地点在卡夫大道的奢华公寓。
派对元素均从迪拜引进,还请来了专业的艺人,让训练有素的小狗表演投篮。
拉维作为宾客,收到了三套进口蜡笔和水彩笔,罗恩小时候称之为“蘸水笔”的奢侈品。
那次的派对来了上百个孩子,主人为此花费绝不少于百万卢比,也就是两三万美金。
但在孟买高地这个圈子,这笔钱花得值。它是孩子们的社交训练,也是他们基本生活的一部分。
真正需要这些孩子操心的,不论他们长到多大,是这样两个问题:谁会邀请我去他们的派对?我要邀请谁来我的派对?
越是贫困的国家,对派对似乎越是狂热。孟买的派对接连不断,寄来的请帖更是创意满分、争奇斗艳。
有塞在羊毛手套里的,有卷在烈酒杯里的,还有同意大利面、干蘑和香料一起装在盒子里的。
这一张张请帖相邀的是成年人,和孟买国际学校的生日派对的名单高度重合。
在这些成人派对上,便不乏孟买女郎的身影,她们面容姣好、身材火辣、穿着清凉。
罗恩这次回到孟买,发觉了一个新的现象:年过四十的单身人士仍旧活得逍遥。
一个浪荡子略显粗鄙又实事求是地解释他为何至今不婚:“每天都能喝到牛奶的话,还买奶牛做什么?”
他指的“奶牛”正是个三十出头的孟买女郎,当然对外永远宣称二十八岁,因为单身,所以左右逢源,也因为单身,所以芳心寂寞。
她是已婚男士和有钱肥佬的首选目标,只要有个怀抱共度漫漫长夜,什么都好。
但从她精致的妆容、人前的调笑,绝看不到一丝一毫的脆弱和自怜。
已婚妇女妒忌她,又有谁人晓得她的苦楚。
全球化的潮流终于侵蚀了这座大都市,随之而来的还有对金钱的崇拜。
“有情有义的印度人”,这句话渐渐变得不那么可靠可信。
除了见证小拉维上学这件事,罗恩还要处理自己的生意。
孟买这里最要紧的当然是苏尔电器,它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品牌,在整个印度次大陆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如今苏尔电器这个庞然大物,几乎生产人们生活中所需的一切电器。
从厨房到客厅,再到卧室,到处都能看到苏尔logo的身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