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拖不得-《从县委书记问鼎权力巅峰》
第(1/3)页
“王海峰同志我知道,他在现职岗位上时间长,资历确实完全够格。”
“按照省里和市里的干部职级晋升政策精神,对照那些明确的条款规定看,他确实算是比较符合条件的对象之一。”
“我这边,会尽快提前跟相关的业务对口部门通气,让他们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王海峰同志确切的个人意愿和他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官场上,“通气”绝对是一门高深莫测的艺术。
它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内部协商机制的启动。
意味着潜在阻力的事先摸排与化解。
意味着领导意志的非正式传达。
一句“关部长让我来跟你们通个气”,分量等同于启动正式常规程序的钥匙。
关柏无须拍桌子说“这事必须给我办了”。
其身后的权威和对业务部门的影响力就自然会让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绷紧神经,优先处理王海峰的职级问题。
并且“深刻领会”其中的重要性与高层意图。
常务副部长个人影响力的介入,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核动力引擎。
“旧人”安置预案,这个在这场人事风暴中需要率先解决的、关键障碍之一的方案,仅仅在短暂的言语交锋中,便完成了——从提出诉求,到理由支撑,再到权力介入,最终达成默契共识!
效率之高,显示出这两位都是深谙权力运行规则的老手。
然而,办公室里沉重的空气丝毫没有因为达成这个阶段性共识而变得轻松。
相反,那短暂的默契之后,一种更深沉、更紧迫的压力如同浓雾般弥漫开来。
在江昭宁看来,真正的难关,显然不在于“通气”安置“旧人”,那还是走常规程序。
而在于如何以超常规的速度,为“新人”扫清障碍。
“不,关部长,这事等不得常规路数了,必须特事特办!”江昭宁的声音像是绷紧的弓弦,急促而锐利,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瞬间打破了办公室原有的沉闷。
关柏没有立刻答话。
他抬起眼,平静地投向江昭宁那张写满急切的脸。
关柏其人在组织系统浸淫多年,从最基层的组织干事一步步摸爬滚打上来,最讲究的就是“规矩”二字。
他脸庞清瘦,轮廓分明,眼神平静如潭水,极少有大的波澜,仿佛任何惊涛骇浪到了他这里,都会被纳入这口深潭之中消解于无形。
他只是习惯性地用拇指和中指捻了捻桌上的红蓝铅笔,那是他思考时的微小动作。
“关部长,东山的情况您比我更门儿清!”
“那地方,病了多少年了?说是‘积弊已深’都算轻描淡写!”
“简直像个脓疮,捂在盖子底下,外面看着像是好了点,实际里头烂得流脓淌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