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颠覆科举的谈话-《大唐之超神熊孩子》


    第(2/3)页

    “要不是他运气好,遇到常何代他上书,再加上父皇你还没有老眼昏花,如此人才,不就被埋没了?”

    偌大的房间,一片宁静。

    一部分,是因为李治又一次在李世民的面前自称老子。

    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他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马周,文采一般,非常一般,可是其人却用粗浅的文字,说出治国良方,堪称大才!

    李世民不禁想到,民间,会不会还有更多的马周?

    便是一旁的魏徵和长孙无忌,心里也开始嘀咕了起来。

    就在这时,李治又继续说道:“马周,属于典型的经济适用型人才!像这种人,可遇而不可求!不过,儿臣却有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举只能招徕文章士,却非实干家的问题。”

    李世民求贤若渴,此时也顾不得李治还是个孩子,赶紧催促道:“快讲,快讲!”

    李治嘿嘿一笑,朗声说道:“既然招人,那咱们就要有岗位。所以,要想招徕人才,需要对症下药!”

    “咱们先理清楚,朝廷需要什么人,在针对相应的岗位,拟定章程,招什么人,考什么内容……”

    “简单的说,如果刑部要人,那咱们就以明法为基础出题,让考生作答。如果是户部缺人,就以明算为基础出题!”

    李世民、魏徵、长孙无忌三个人听得糊里糊涂。

    终是李世民热不住问道:“这个听起来,和我朝现行的科举,似乎并无太大的区别?”

    “区别大了去了!”李治兴冲冲的说道:“我朝现在虽然是每年一试,可每次却只是言称开科取士,考生只之道自己要参加哪一科,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加入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岗位。”

    “就像明法,考过了,未必去哪个衙门,考生不知道,朝廷也不知道。”

    “所以,咱们必须明确,在考前就说清楚,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岗位招人,招多少人,有什么要求!”

    “好比说,朝廷需要招县令!”

    “那么,就必须遴选。”

    “额……所谓遴选,就是从咱们现有的官员中选拔。嗯,像是县令,就要从县丞、县尉中选拔,他们熟悉县令的公务,上手快,工作能力强……”

    “再比如说……”

    李治一连举了好几个例子,说的头头是道。

    虽说李世民等人被他说出来的各种新鲜词弄得稀里糊涂,只是明白了大概。

    “怎么这么笨呢!”
    第(2/3)页